大家都在看

首页 > 母婴 > 教育 

高中生物月考总结,选择题如何解析?教育

2024-02-29 15:47:40 来源:本站

1

1。仔细审阅问题,找出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或名词等专业术语,字面意思很相似,但实际含义却截然不同,比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命题中往往会以此为基础,考察学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等专业术语的理解深度。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复习题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概念、名词等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往往是题目考试的重点和目的。正确识别关键词意味着找到理解问题的突破口,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可能涉及两个以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仔细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然后仔细分析答案,选择正确的选项。选项。

教育

实施例1. DNA分子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为:

教育

A.氨基酸、葡萄糖、碱类

C.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盐

【方法理解】选择题的题型属于已知提示部分,规定了选择题的内容和要求。本题的关键词是“初步水解”。因为DNA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问题是DNA分子经过“初步水解”后的产物,所以应该是脱氧核苷。

2.了解限制因素并缩小答案的范围。

限制条件的配置,一方面是考察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察考生对基础生物学知识的准确掌握程度。因此,找出“限制条件”就是找到“问题”。 “眼”,问题中的限制条件非常重要,限制条件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品种有限,如时间、原因、影响等;

限制的程度,如基本的、直接的、最终的、必然的、最好的、最简单的、最多的、最少的、最可能的等;

约束: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细胞还是生物体等;

限制性过程,好像是蛋白质的合成或分泌等。

例2.为了确定某种高茎豌豆植株(显性)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矮豌豆杂交

B. 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

D. 间接DNA 检测

【方法整合】本题标题已经明确,限制条件是“最简单的方法”。确定优势植物基因型的常用方法有两种:测试杂交和自交,但豌豆不进行自花授粉。花是传粉者,因此自交是最简单的方法。

3. 发现隐藏条件并完成问题中的信息。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知识中,但在问题中没有直接表述的条件。隐含条件是问题的必要前提,往往成为决定问题解决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往往以隐含条件的形式隐藏在问题的背景之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挖掘。例如,验证试题结论的总体要求与教材不一致。常识是一样的;在遗传谱系图的推导中,并没有说明“患病”是指“一般”等,这些都是隐藏在标题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因此,你应该仔细阅读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并从各个方面探索隐藏的前提,完成问题。

实施例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物的培养基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培养基中激素的含量,即可得出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方法融合】本题隐含的前提是“蛙垂体提取物不再含有完整的垂体细胞”,也就是说它不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含量增加的激素不能是选项B和C中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但下丘脑根本不参与问题,因此选项A不是完整的备件。那么这个激素就只能是雌激素了,因为我国脑下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会刺激青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激素。

4.消除分散注意力的信息并寻求准确的主张。

干扰因素是指出题者故意添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提问者可以将令人不安的信息放入问题主干或某个选项中。目的是检验考生的基本功能是否优秀。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格式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那样,“干扰项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显得合理,所以错误不宜太明显”、“隐匿性错误和错误性”。因此,考生应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分析问题,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发现问题的本质。正确答案。

例4:关于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发生AIP的描述,正确的描述是:

A. 在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 的唯一来源。

B、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均可产生ATP。

C.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依赖氧气来合成ATP。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

【方法整合】本题有两个干扰,一个是选项A中的“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厌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非常容易误导考生对线粒体的排斥只想到叶绿体,错误地选择选项A。但是,只要你意识到“呼吸第一阶段也可以产生ATP”,你很快就可以断定选项A和D是错误的。又因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合成ATP但不依赖氧气,所以选项C不正确。

5、打破心理定型,防止“老去老”。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考官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考生已经做过的试题稍加改动后制定的。这类问题最具欺骗性,乍一看像是“熟悉的问题”。其实已经被“改造”了,其目的就是考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复习题不小心,只凭经验答题,很容易犯刻板印象的错误。因此,越是“熟悉”的问题,就越要警惕、细心地复习问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悉问题”,才能准确回答。

实施例5、人体内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的状态和功能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基本原因是:

A. 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B. 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直接转运RNA。

C、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结构不同。

D、不同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方法理解】本题的“根本原因”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大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遗传物质”或者“基因”。这个选项恰好在选项之中,所以很容易“误导”考生选择选项D。其实,这道题的“问题”是“人身体的状态和功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的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获得的,所以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不同细胞的状态和功能并不相同。细胞合成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信使RNA的结构在不同的细胞中是不同的。

高考生物选择题做题的基本技巧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虽然是否“愿意爬”极其重要,但同样是“愿意爬”,“随机爬”和“智能爬”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高考中,理科分析的考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候选人不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就会浪费时间。导致有些题因为考试时间不够而看不懂,甚至是简单的题。还丢了分。因此,教授考生掌握高考生物选题的基本技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顾名思义,间接辨识法是指在准确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观察和思考,直接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辨识,确定出题合适的选项。这种方法不需要拐弯抹角,适合基础知识题。基础知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生物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是点题,但仍然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有准确的掌握。

示例1. 以下关于染色体组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

B. 染色体仅存在于体细胞中

C. 有性生殖细胞含有一组染色体

D. 染色体组包含等位基因

【方法与技巧】本题考察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方法技术是控制染色体组数量的决定性方法。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有长和短的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同时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但在同一生物体中,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仅含有一组染色体,而四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由于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组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废除法是指从废除真理出发,逐步缩小范围,沙中挑金,最终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剔除常识、表述、逻辑上有错误的选项。描述本身包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的选项必须被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描述中包含逻辑错误的选项也必须被消除。

(2)剔除不相关选项。该选项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但与问题无关,应删除。该方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较难的试题,无法依靠对知识的掌握来选择答案。

例2.人体调节体内平衡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以下现象属于体内平衡紊乱:

B、从平原到高原,部分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解

D. 当你没有喝足够的水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就会增加。

【方法与技巧】本题关键词是“属于”和“内环境稳态紊乱”。其中,A是受到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是免疫调节,D是水盐平衡调节。它们都是一般的体内平衡调节,因此应该被释放。

比较推理是通过比较选项中所涉及的生物学上相似、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做出准确判断的方法,以舍弃真假选项。此方法适用于选项相似的选择题。另外,在排除了两个选项后,当你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举棋不定,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时,常常会使用这种方法。

实施例3: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不能作为靶基因受体细胞的细胞有:

【方法】对于本题的四个选项,通过比较不难发现:A、B、D三个选项都是体细胞,而C选项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仅存在于体细胞中。一半的细胞不适合用作靶基因的受体细胞。

对于一些选择题,由于情况比较陌生,内容比较陌生,或者试题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等,可以将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更熟悉、更容易理解的内容。 -理解形式,从而将不熟悉的形式变成更容易理解的形式。彼此熟悉了,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快速解决问题。常用的转换方法有图表转文字、文字转图表、图片之间的转换、文字与墨迹之间的转换等。

实施例4. CO2 分子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扩散并进入邻近细胞的叶绿体基质。穿梭在一起的磷脂分子层数为:

【方法与技巧】这道题好像和计算有关。本质上,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不是计算,而是题中的问题能否用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因为关键是要分析CO2穿过多少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都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逆向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这样有时候找到四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威力的。逆向思维方法有时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合解决基于正常思维方法不可行或非常复杂的试题。

示例10. 在下面所示的遗传谱系中,可能与性别相关的遗传谱系是:

【方法与技巧】本题的“问题”是“可能伴性遗传”。如果直接分析可能是伴性遗传的选项,似乎找不到切入点,但如果逆向分析“哪些不太可能是伴性遗传”,那就好多了更令人困惑。因为一定是显性遗传,但“父亲有病,女儿正常”,不可能是伴性遗传; 一定是隐性遗传,但“女孩有病,父亲正常”,不太可能是伴性遗传。则均废止。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地球运动专题知识点

学好高中历史的7个奇妙方法,第三个是最重要的

第一轮高考政治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中政治复习大纲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4张图总结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指导政治一轮复习

高中政治的7种高效学习方法

高中生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高考政治复习所需第一个知识点总结:多变

2024年播音编导类笔试题分析演讲

(一步选大学、选专业!)

(一步选大学、选专业!)

专科、专科录取分数线公布

辨别真假录取通知书的六招

批量升入专科(高职)

空军和民航招聘政策公布

《京考声明》发布

艺术招生专业课程考试

香港学校内地招生计划公布

开学进入第二轮评审阶段

高水平运动员统一考试

澳门高校内地招生报名启动

军队、武警、公安院校军事考试口试

香港高等教育考生部门口试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高考网微信ID:gaokao_com

扫描免费获取近十年高考备考、选科、专业解读总结。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

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答案(word版)

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答案(图文版)

2024年浙江高考历史题(word版)

2024年浙江高考历史题(图文版)

2024年河北高考历史题(图文版)

2024年新高考湖南高考历史题答案(字

2024年新高考湖南高考历史题答案(图)

2024年四川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Word版)

2024年高考最新信息

2024年省高考时间及科目安排

2024年下半年5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

中国文科生多吗?文科生太多会不会出现问题?

今年强基设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2024年高考报名前必须问的30个问题

2024年高考计划明天起报名,请务必提前报名

2024年高考报名将于4月8日至25日开始

教育部: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高到

标签:

猜你喜欢

prev next

推荐阅读

花瓣头 雪碧 半身裙 动物美甲 射手座 黑米减肥法 韩国发型DIY 每日星座运势 抗衰老 灯具 眼睑下垂矫正手术 美家装饰品 眼霜 网购护肤品 星座性格 时装周 黄鳝 坐月子 Supreme 粉底液哪个牌子好 平板电脑 时装资讯 手提包 代餐粉 乳液 手相 结婚吉日 发型图片 早餐吃什么好

Copyright © 2018-2020 如茶往事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如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