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首页 > 母婴 > 教育 

最全面、最具体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024-03-05 10:31:10 来源:本站

没有高一的好,就没有高考的好;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冷静和自信!
元素化学实际上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后半部分(必修课1)的无机化学内容

没有高一的好,就没有高考的好;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冷静和自信!

 

元素化学实际上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后半部分(必修课1)的无机化学内容。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琐碎的知识。教材各版本根据要素类型分别提供了解释。也就是说,将每个元素的反应和性质一一解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元素化学需要记住的细节非常多,而一个元素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就显得复杂而碎片化。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可操作性较高的方法:

1、自己画材质变换框图,——必须自己写。

例如,经过一周的学习,老师关于碱金属的教学已经快结束了。复习的时候,他得在纸上画出碱金属中所有有关物质的换算关系图,把铝换成元素,氢氧化铝、氯化铝等我们能想到的物质都写在框图里,而考虑每个转化步骤产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是,您不仅可以复习重要的方程,还可以对这个元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制力”。很多学生喜欢直接看一些教具中总结的类似框图,而不是自己画出来。我们的建议是先自己画出来,然后与参考资料进行比较。一旦你自己画出来,印象就远比看书深刻得多。其次,有可能你已经掌握了差不多90%的内容,但是如果你没有再画一遍,你可能就找不到剩下的10%的漏洞了。

2、上课:自己记录经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虽然元素化学的知识点很多,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常见考点往往只有几个。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上课时难免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学时,课堂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内容往往就是考试中出现的内容。

其实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上课时还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可以做笔记或者下意识地说“即使做笔记也不一定能参加考试”。 —— 这是一种侥幸心态。但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被忽视的问题。最后,当考试到来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对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只理解了一半,最后还是会丢分。因此,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力,否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的内容,如果不认真做笔记就放手吧心里怎么能忍呢?

3、做题:总结一下高频考点和易错考点——,做了又忘记了,那就是没做过。

有同学问:高一第一次接触的化学,需要做很多元素化学的题吗?我们的答案是:偶尔多做题肯定是好事,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题,而是做完之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对于“解题”的方法,我一直持中立的态度。 —— 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但有些题型每次还是会出错,所以我就要做这么多题。是什么意思?

在元素化学领域,正如我上面强调的,虽然知识点很多,但每种物质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却只有几个。因此,建议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一是对自己做的题要有印象,二是对自己的错误做好记录。

例如,如果你今天完成一道题,要求你区分液氯和氯水,几天后再完成一道类似的题,你应该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高频测试点,你可以写它记在你的笔记里。专门记录在笔记本上;再比如,如果我们今天做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解题,但是做错了,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出错的原因是计算题、复习题还是知识匮乏。只有思考,才能真正明确问题所在,然后自己总结:如果是复习题,以后看题的时候能不能圈起来?好像是一个计算问题,能仔细点吗?如果是知识点题,需要记在笔记本上,以后提醒自己吗?如果用上面的方法来解题,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道题的价值,这比盲目做10题要有效得多。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科学”的部分。它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质上,元素化学和有机化学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则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因此,一旦我们了解了这部分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很容易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些指导。

1.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区分容易混淆的地方。

很多同学认为反馈的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种认知误区。学习这部分反应原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是指对常规考试概念的透彻理解。

2. Logic ——之前和之后所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他们可以互相解释吗?

前面说过,反射论本身就是一个强调逻辑演绎的部门,而其实这块内容是紧密相关的:从热力学复习开始,依次介绍了速度、平衡、水解、沉淀等。每个子章节都可以帮助互相解释和记忆。在平时的上课和解题中,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理清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是应该做什么?比如今天老师讲的是化学平衡中的平衡位移问题。他运用热力学中反应速度的常识点,最终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度增加,从而进一步达到平衡”的结论。这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平衡”和“反应速度”是这样联系在一起的。

同样,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关键是一定要养成思考、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所以在这一节中,多思考一下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你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不会对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感到茫然。

3. ——有多少变化?分别有哪些方法?

反应原理的重要检验点之一就是观察当条件改变时相应的物理量将如何变化。很多学生肯定对这类问题很熟悉,而且经常遇到问题却记不清。所以你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凡,精髓在于总结。

例如,在平衡运动问题中,当条件改变时,其他物理量如何变化,平衡如何运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具里都有详细的总结,老师也会做总结,但关键是,正如前面所说的:光希望你不要做出假动作。看来,如果你只听并阅读了整个摘要一次,而不花时间思考并写下来,那么我们下次做题时可能还得再读一遍。所以,总结事情,自己做一次,胜过听十遍。

4、讲计算——时,用简单的方法要认清条件,面对复杂的问题要找到好的方法,任何计算都要耐心、细心。

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验理论部分的理解和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亮点,而答案往往值得好几分。计算问题的范围从简单到复杂,但有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的计算方法,比如“当量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很多学生都会感叹这样的方法可以节省计算时间。但关键问题是很多方法的应用都有其固有的条件。例如,“当量平衡法”的应用要求输入材料必须成比例。因此,如果不注重方法适用性的前提条件,那么使用快速计算和简单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问题看起来很难。这时候把能写的东西都写下来,根据已有的东西思考怎么做。这里不方便举例,但我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件事:无论考试多么重要,你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思考:根据他现有的条件,他常用的方法是什么?解决此类问题?改造方法?然后找出谁认为它是一致的并进行实验。

最后,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这不就是失算了吗?这是一个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他经常失算的话,这一定是个不小的问题。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起草草率、计算符号错误等,因此,他的提醒之一是:一定要找出计算错误发生的原因。犯了错误但不明白原因很可能成为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固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学科。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可能是高中化学学习中最麻烦的部分。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不熟悉,它与有机化学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还有结构、执行、合成等。就学习这一内容而言,这里有一些可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一一掌握。

化学的东西那么多,抓胡子抓眉毛的方式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功能组进行分类。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三键、羟基等来分类,分类不需要很具体,但目的是把有相似之处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之后,要做的就是一一了解每一类物质的性质以及会产生的反应。一如既往,建议学生自己画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样的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什么样的反应”的逻辑进行总结。总结起来,肯定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2、如何串联并明确前提。

前面的方法的目的是教学生了解独孤中某些官能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但了解各种官能团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也同样重要。比如他知道了醇、醛、酸、酯等的性质后,就要考虑这条线上的物质是如何转化的。这就需要思考从醇到醛、醛到酸、酸的转化。酯与酯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反之,酯与酸、酸与醛、醛与醇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反应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切不可贸然一概而论(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成醛,不要误以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可以催化氧化) )。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楚,明确反应条件是什么。

3. 如有疑问,请询问,不要拖延。

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寻求解释。最多也就是做个记号,然后就放人了。但在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基础知识,以后会反复使用。

纵观有机化学的研究,前后也存在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如果一开始或者中间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尽快澄清。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些不清楚,但他们会“习惯性地”放手,不去修补差距。其实,只是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了解,并不是真的不在乎。克服拖延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必须做到。

实验是高考必修的一部分,与理论相辅相成。有些学生在这部分实验上遇到困难,表面原因是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但深层次原因是不清楚实验的目的、目的是什么。每一步都在做。在此背景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

无论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无论是做题还是复习,不要急于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必须清楚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吗?还是为了去除杂质?还是为了测试物质的某种性质?只有知道要做什么之后,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合理、有根据,你才会明白每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建议是针对课堂上一些经常测试的实验。很多练习题只要求重复观察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求他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因此,比如火焰反应中用铁丝代替玻璃棒、净化实验中的添加顺序等等,这些经常被检验的操作细节肯定会在日常做题和上课时多次出现,那么谁来做呢?两件事情?看点:回忆过去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

3、依次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的实际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来解释。例如,硫酸脱水醇的反应温度为什么不能太低或太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反应本身的前提和温度过高会发生的副反应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其理论性质。因此,我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把实验和理论分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上必须互补。

最新高考信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报名表、录取分数等。

高考时间线上的所有重要节点

111547_5a9f59633b91a.jpg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的思考

高中生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方程式的九种成像方法

高中物理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建议

高一物理变难,调整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最全面学习方法总结!

高一如何学习物理:5个方法让升学少走弯路

高中物理学习新方法推荐!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常用物理公式,必读

高中物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步选大学、选专业!)

(一步选大学、选专业!)

高校招生控制分数公布

辨别真假录取通知书的六大技巧

批量升入专科(高职)

空军和民航招聘政策公布

《北京试卷考试须知》发布

艺术招生专业课程考试

香港学校内地招生计划公布

开学进入第二轮评审阶段

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

澳门高校内地招生报名启动

军队、武警、公安院校军事考试口试

香港大学院系候选人面试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高考网微信ID:gaokao_com

202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word版)

202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图文版)

202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word版)

202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图文版)

2022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Word版)

2023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图文版)

2024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word版)

2022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图文版)

2024年高考最新信息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五个亮点五个保障,努力做好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22年高考安排全国120名集中隔离考生

教育部:地震、洪涝灾害地区考生高度评价

6月高考亮点:全国统考、成绩查询、网上查询

2022年高考考生1193万人

2022年高考启动,各地各部门全力为学生保驾护航

2022年省高考日期及科目安排

标签:

猜你喜欢

prev next

推荐阅读

药妆 丸子头 剩女 实木地板 ysl 欧美明星 男人变心 家居清洁 妊娠糖尿病 打底衫 唇彩 2018流行色 分娩 BB霜 Versace 驱蚊 大腿粗 眼睫毛 毛衣保养 明星子女 美发用品 秋季饮食 数码相机 首饰 飘窗 针织衫 儿童性教育 玻尿酸 宝宝吐奶

Copyright © 2018-2020 如茶往事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如茶往事